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

10402小三仁暑二週週誌


親愛的家長,您好: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15/08/14
 本週分享「聰明的時間教養——從速度到態度」一文,文章中提到做好時間
管理,不只是為了加快速度、提高效率,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,為了「更幸福」!要抒解時間不夠用的壓力,關鍵字,不是「更快」或更有「效率」,而是用「合適」的速度,做「重要」的事。學習把時間、專注力投注在這些重要的事情上,完成人生的夢想清單,其實也就是找到心中的羅盤。
 期勉同學,身體力行本週推動的生活教育:要“忙中有序”,不要“緊張兮
兮”,及早開始寫功業,寫的時候要動腦筋,不拖拉不心急,一項一項完成,心也就一點一點覺得輕鬆囉~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小三仁導師 英如 敬上


















聰明的時間教養 從速度到態度     親子天下雜誌32  作者:許芳菊


       「我遇到很多媽媽,白天要上班,晚上還要盯著孩子寫作業,到十一點孩子功課還沒寫完,媽媽就崩潰了……」坐在笛飛兒EQ教室裡,講師楊鈺瑩談起這些年來,她所觀察到的父母處境。現在的爸媽一方面要搞定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的孩子,一方面還要對抗無所不在的手機、電視、電玩、網路……蠶食鯨吞孩子的注意力與時間。面對雙重壓力的父母,除了整天盯緊孩子進度、嘮叨、提醒外,幾乎不知道該怎麼辦。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?時間管理是可以學習的嗎?愈來愈多專家指出,在這忙碌的時代裡,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時間管理工具,而是新的時間教養觀念。
    目標1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為了「更快」,現在是為了「更幸福」
        《親子天下》曾進行網路調查發現,父母親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包括:「趕快寫功課」、「趕快洗澡」、「趕快睡覺」……總之,就是「趕快!」然而,做好時間管理,不只是為了加快速度、提高效率,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,實現人生的夢想。《最後的演講》一書作者蘭迪.鮑許(Randy Pausch)在他生前的一場演講中提到:「管理時間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效率,而是為了好的結果。」從德國時間管理大師羅塔爾.賽維特(Lothar  Seiwert),到美國成功學大師柯維(Stephen R. Covey)都指出,傳統的時間管理,追求速度、效率,卻往往讓人陷入與時間賽跑的惡性循環。過去的時間管理,教人運用各種管理工具,花十二小時的時間,做二十四小時的事,效率提高了,但人生的幸福感卻沒有提高。在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,時間管理不再是與時間競賽,而是找到個人生命的平衡點。在健康的身體、成功的事業(學業)、愉悅的人際關係和生命的意義上,取得最佳的平衡點。
    目標2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要完成「to do list」,現在是要實現「to be list
       要抒解時間不夠用的壓力,關鍵字,不是「更快」或更有「效率」,而是用「合適」的速度,做「重要」的事。目標不再只是把「to do list」(待做事項清單)完成,而是把「to be list」(自我實現清單)實踐。也因此,關於時間的教養,不是速度的練習,而是人生態度的建立。這種態度,來自於能夠發覺內心真正感覺重要的事情,並學習把時間、專注力投注在這些重要的事情上,完成人生的夢想清單,這也就是成功學大師柯維所說的:「找到心中的羅盤。」

   目標3 過去教孩子管理時間的重點是「數字」,現在的重點是「自我」
          時間管理大師賽維特指出:「好的時間管理,其實就是自我管理。」自我管理的能力,需要配合孩子身心發展狀況、大腦發育成熟度,一步步累積,無法速成。父母需要有合理的期待與適度的放手,例如,不該強求學齡前的孩子,完全配合大人的行程,因為這段期間,他們的能力有其限制。也不需再為青春期的孩子事事提醒,因為他們需要開始鍛鍊自己規劃未來的能力。父母需要有合理的期待與適度的放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